

嘿!兄弟们,IPv4 地址都快见底了,IPv6 咋还不支棱起来?
晚上好啊,各位网工小伙伴!咱都知道,IPv4 地址就像限量款球鞋,马上就要被抢光了。而 IPv6 呢,作为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救星,按理说早该C 位出道,可为啥到现在还是不温不火,没啥人用呢?这个问题最近可把不少人愁坏了,今天咱就好好唠唠!
今日文章阅读福利:《IPV6安全解决方案》
联系在线客服发送“IPV6”,还没有的小伙伴赶紧领啊!
说到 IPv6,先给大家讲讲它名字的由来。我一开始也特纳闷,IPv4 是因为用四个字节表示 32 位,那按常理 IPv6 咋也该叫 IP16 啊?结果人家这只是协议版本号。
在 IPv4之前,IPv1、IPv2 和 IPv3 专门用来研究 IP 协议,后来才被 IPv4 取代。上世纪 80 年代还冒出来个 IPv5 提案,想优化实时通信,结果 IPv6 一出现,直接把 IPv5 的风头抢了,IPv6 也就成了互联网协议第 6 版。后来还有人想搞 IPv7、IPv8,但基本都夭折或被搁置了。
IPv6 和 IPv4 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寻址方案。IPv4 用 32 位地址,IPv6 直接升级到 128 位,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 IPv6 还有好多独特的技能:
在 IPv6 里,虽然也支持 CIDR,但从用户角度看,地址结构就像把房子分成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全球互联网地址,后半部分是本地地址。当你在网站上查看自己的 IPv6 地址,可能会看到一串像 “1111:2222:3333:4444:5555:6666:7777:8888” 的数字。其实你的 ISP 只知道前缀 “1111:2222:3333:4444”,并把这个 / 64 的地址块分给你,后面那部分就是你设备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啦!
在 IPv6 的世界里,NAT 都没官方认证!因为理论上每个设备都能有独立的全球可访问地址。可能有人会想,没了 NAT,那设备安全咋办?其实 NAT 本来也不是绝对的安全屏障,在 IPv6 环境下,只要路由器设置好,不随便转发外部连接,安全照样有保障。而且有了 IPv6 地址,不用绕路由器,也不用专门配置 VPN,直接就能访问本地网络设备,不过得先通过身份验证哦!当然,这也带来个隐私问题,现在操作系统就搞出了临时 IPv6 地址,定期变一变,保护你的隐私。
IPv6 设备根本不用依赖 DHCP 服务器,也不用手动配置,自己就能搞定IP 地址!它靠的是 SLAAC 协议,操作系统先随机生成一个 64 位设备标识符,再加上仅限本地使用的前缀 fe80,得到一个临时地址。然后设备会检查这个地址有没有和别人重复,没问题就向路由器请求实际前缀,路由器回复后,新地址就到手啦!这对大型网络来说可太友好了,能省不少管理精力。
说法一:一个 IPv6 地址走遍天下 :错!设备会根据不同需求有好几个 IPv6 地址,像链路本地地址、公网永久地址、临时地址等等。
说法二:给宇宙每个原子配地址 :想多啦!IPv6 地址空间虽然大,但还远远不够给宇宙原子分配,不过给地球上每粒沙子分配地址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法三:设备自动通用连接 :别做梦了!就算没有 NAT,默认情况下路由器还是会拦住外部连接,应用程序还是得和相关协议合作,才能让设备被外部访问。
依赖 ISP 划分子网 :很多美国 ISP 只给路由器转发一个 / 64 前缀,路由器没法自己划分子网。想划分就得求着 ISP 给更短前缀,说不定还得加钱。欧洲虽然有建议,但在美国基本很难实现,手动配置又太麻烦。
地址在 URI 中要额外编码 :在浏览器访问 IPv4 地址很方便,访问 IPv6 地址就得加上方括号,格式变成 “http://[aaaa:bbbb:cccc:dddd:eeee:ffff:1111:2222]/path/?query”,超麻烦!
地址太难记 :IPv6 地址又长又复杂,十六进制数字比十进制难记多了,就算有 mDNS 帮忙,也不是特别靠谱。
地址表示形式太复杂 :IPv6 地址零值可以省略、用双冒号代替,还能指定区域 ID,甚至能表示 IPv4 地址,各种规则让人头大,在地址栏输入地址简直像在写密码。
对终端用户没啥肉眼可见的好处 :虽然 IPv6 理论上有优势,但 IPv4 再怎么折腾也能用,IPv6 带来的改进不够明显,用户感受不到,自然也不会主动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