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设备管理中,确保安全性和权限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满足多个管理员账号的不同需求,设备管理员可以通过设置命令级别和用户级别来实现对命令的使用控制。
命令级别根据功能和敏感性进行分级,一般分为0~3级。用户0级为访问级别,对应网络诊断工具命令(ping、tracert)、从本设备出发访问外部设备的命令(Telnet客户端)、部分display命令等。用户1级为监控级别,对应命令级0、1级,包括用于系统维护的命令以及display等命令。用户2级是配置级别,包括向用户提供直接网络服务,包括路由、各个网络层次的命令。用户3-15级是管理级别,对应命令3级,该级别主要是用于系统运行的命令,对业务提供支撑作用,包括文件系统、FTP、TFTP下载、文件交换配置、电源供应控制,备份板控制、用户管理、命令级别设置、系统内部参数设置以及用于业务故障诊断的debugging命令。
在某些情况下,设备管理员可能希望只有某一个管理员账号能够保存系统配置。为了实现这一需求,可以将保存系统配置的命令级别提高到4级,并将只有该管理员账号具备4级权限。这样,在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可以精确控制命令的使用,保证系统配置的安全性。
通过调整命令级别来实现对命令使用的精确控制具有以下优势:
1 提升系统安全性:通过限制不同用户的命令使用权限,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2 灵活满足需求: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职责和需求,灵活划分命令级别和用户级别,使其能够完成特定的管理任务。
3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精确控制命令使用权限,可以减少误操作和不必要的命令调用,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对命令使用的精确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确定管理员账号:确定需要拥有保存系统配置权限的管理员账号。
2 提高命令级别:将保存系统配置的命令级别提高到4级,确保只有该管理员账号具备相应权限。
3 设置用户级别:针对其他管理员账号和普通用户,根据需求设置对应的用户级别和命令级别,确保权限分配合理。
4 测试和验证:对权限设置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配置保存权限的精确控制生效,并保持其他用户的正常操作。
通过设备命令级别的管理和用户级别的设置,设备管理员可以实现对命令使用的精确控制,从而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在多个管理员账号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命令级别来控制保存系统配置的权限,不仅保护了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性,还满足了不同管理员账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