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使用互联网进行通信时,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一个大厦,这个大厦被分成七个楼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任务,这就是OSI(开放式系统互联)七层模型。现在,我们来看看每一层都是做什么的,以及为什么我们现在主要使用TCP/IP协议而不是OSI模型。
物理层(第一层):
作用: 规定了传输数据的物理介质标准,比如电缆、光纤等。
实现: 确保设备可以连接并在这些物理介质上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第二层):
作用: 提供差错检验,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错误。同时,提供链路上的MAC地址信息,这是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实现: 确保数据在相邻设备之间的可靠传输。
网络层(第三层):
作用: 使用IP地址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设备定位,同时进行路由寻址,使数据能够从源设备到达目标设备。
实现: 通过全球唯一的IP地址,帮助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
传输层(第四层):
作用: 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控制,通过端口号实现不同应用的区分,同时负责纠正和重传数据。
实现: 使用TCP协议来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或使用UDP协议进行快速但不可靠的传输。
会话层(第五层):
作用: 管理不同设备之间的会话,确保数据的正确流动。
实现: 通过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来支持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表示层(第六层):
作用: 处理数据的格式问题,确保不同设备之间可以正确地解释和显示数据。
实现: 将数据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格式,以及在接收端进行相反的操作。
应用层(第七层):
作用: 提供用户与网络服务之间的接口,是用户直接与网络交互的层级。
实现: 各种应用程序,如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等,都在这一层。
现在谈谈为什么我们主要使用TCP/IP协议而不是OSI模型。尽管OSI模型提供了更详细的层级,但实际上,互联网通信主要使用了TCP/IP协议。这是因为TCP/IP协议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事实标准,被广泛接受和实施。它简化了网络通信的设计和管理,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TCP/IP协议包含了网络通信所需的核心功能,因此成为互联网通信的主要选择。